326:怎么复制别人的成功赚钱经验?

/ 主题 / 614 阅读

抄作业也要调低预期。

#生财日历2021共读# DAY326,早上好。

学习成功技巧 ≠ 快速成功,学习失败技巧 ≠ 不失败,但不败和快速成功本身也不是我们的目的,我们的目的就是多看多想,帮助自己有更大的赢面,减少一把亏光的概率。

今天的#亦仁每日一问#  ——

在你看过的很多具体的商业案例中,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,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成败的例子?做出你自己的分析和思考。

比如诺基亚不做智能手机,从马后炮的角度,可以说他们缺少对新兴事物的感知与接受;反之,雷军紧急启动UC浏览器,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做好了迎接新兴事物的准备……这些都可以作为分析的素材。这样的分析未必靠谱,但多一些这样的思考,对比其他人在同一件事上的思考,会有很多正向的影响。

#免责声明#0

本站提供的一切资源、教程和内容信息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;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,否则,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。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整理,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。
精华作业排行榜 (共 45 条)
头像
生财会员 15人赞同
Day326 | 劝退创业,比鼓励创业,更有价值
所在共读营:5班
微信昵称:蓝色眼镜
主业互联网,副业带娃
日更朋友圈小作文2篇,一篇商业观察(不包括生财日历中的作业),一篇带娃思考,欢迎围观。
——————
一度做过类似「创业劝退师」的工作。
就是在和朋友聊天到「创业」话题时,大部分给的不是鼓励,而是劝退。
01 劝退「在线教育的题库项目」
比如上半年一个朋友,想做在线教育的题库系统,先搞一个系统再说……
因为他觉得,有系统就不怕用户多。
我劝他先跑MVP,至少先验证需求和测试解决方案。
先别整系统,对于前期,太重了。
后来……下半年「双减政策」来了。
还好,当时劝退成功,并没伤到。
如果业务还没成立,正确地说,MVP还没跑通,就试图「规模化」,那大概率会死的很惨。
先思考下为什么还没跑通?
无非2个原因:「事不行」和「人不行」。
「事不行」,那要么是赛道问题,或者时机问题,那不但不能规模化,而且应该换赛道。
「人不行」,先测试解决方案,持续优化,至少要把 ROI 跑正,跑稳定。
02 劝退「民宿项目」
也是上半年,一个朋友想去做民宿。
我就追问怎么考虑的?
她说,听朋友说外地的房价不高,手上有些小钱,买来后当投资,若再做个民宿(当地旅游业还不错),又多赚一份。
我又问,打算怎么开始?
她说,先让老公过去搞半年,然后她再过去帮忙……
当地的房产情况我不太了解,投资我不敢说,但做民宿,我强烈不建议。
人都说,民宿书店咖啡馆是文青创业三大坑。
从成本看,不算购房成本,但有装修成本,民宿管理的学习成本,夫妻俩来往的时间成本(小孩在本地,不可能不常回来),小孩教育和陪伴的缺失成本。这些都是明确的。
从风险看,老公独自先过去半年的婚姻风险,夫妻共同经营的合作风险(之前若没成功案例,就看看当当网的案例)。这些是概率性的。
从收益看,目前没有任何明确的可行的经营方案或资源。这些是0概率的。
既是完全陌生的跨界,又是重资产,还是远距离,成本+风险>>收益,对于已有小孩的家庭,十分不适合。
或者再换个思路,创业要先问自己3个扎心的问题:
第一个问题:What,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业,是否存在机会?
这是一个很大又很细的问题,光听朋友几句话,是支撑不起来这个问题的。
得做大量调研。
第二个问题:Why,为什么成功的是我?
之前没接触民宿行业,也没有任何先发优势或资源,自己又非学习型人才,对于陌生行业的跨界创业者,凭什么是自己挣钱?
得有自知之明。
第三个问题:How,我如何成功(赚到钱)?
解决方案、单一业务的账、增长模式,行业壁垒……这些关键模型,都思考过吗?
显然没有。
结果今年依然疫情反复,现在看来,「劝退」也是成功的。
——————
我是「蓝色眼镜」,日更朋友圈
公众号:牧童与少侠,讲「育儿」,也讲「育己」
头像
生财会员 5人赞同
1:共读营班级:216班
2:微信昵称:乔力
3:作业内容:在你看过的很多具体的商业案例中,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,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成败的例子?做出你自己的分析和思考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在你没有完全了解一个行业的情况下,请你不要轻易的去创业,否则你将得不偿失。
去年,一位朋友在自己的一意孤行下,不听任何人的劝阻,去做了一件事,如今让他亏得血本无归。
这件事要从去年说起,去年疫情刚刚结束,我有一个朋友,他就说想自己做一门生意。
因为他之前做的是酒水销售的工作,在酒水销售行业不太景气的情况下。他决定辞职,自己做一个新饮料的代理。
他跟我是好朋友,我们都在一个微信群里,平时私底下都会经常一块聚会,喝酒聊天。
因为我之前在一个快消品饮料公司做了五年的业务管理工作。所以当初他也问了我的意见,我也给了他一些建议和方法,我给他的建议是这样的。
?你要把这款代理的饮料的公司背景了解清楚
?去市场上收集所有竞品的信息
?在市场上找出和你同价格的对手并查看它的销量
?非必要不要代理新品牌
可是他却做了一件事,代理了一个新品牌。
在现如今的大环境下,一个新型的品牌饮料存活率是非常的低的。
为什么我不建议他代理新品牌?
1,红牛公司推出了新品「战马」,年广告营销费用达到三亿元,如今依然半死不活。
2,娃哈哈饮料公司每年推出的新品有90%都死掉了
3,现在的饮料公司都进入了低价竞争的时代,利润非常的低
4,元气森林只是个例。
而且投入一个新品牌需要投入足够大的营销力度,才可能见到一丝丝的希望,比如:
?人群培育活动
?长期促销活动
?品牌宣传活动
?商家进货活动
?广告宣传活动
?顾客优惠活动
而恰巧他却代理的是一个小公司的新品牌。这无异于是上门送死,根本不可能做的起来。
况且他还需要投入仓储的成本,人工的成本,运输的成本,以及自己的精力与时间。
在我的再三劝阻下,他依然义无反顾的投入到了新品牌的代理之中。
由于他代理的新品牌的饮料保质期只有九个月,而且是一种新品乳制饮料。乳制品有诸多的缺点。
?保质期短。需要提前2~3月进行调换货。
?需要冷储藏
?新品牌公司没有任何的广告营销投入
?新品牌没有做任何的促销活动费用投入
?售后与退换货活动需自己承担。
这一切都源于他对该行业的不够了解,也不听从我的建议,一意孤行,后来亏了不少钱。
一个新品牌,不是说你想做就能做得起来的,还要根据这个公司的品牌背书来做选择。
如果你投靠的是一个大公司,那做起来的成功率稍微高一点,如果你做的是一个小公司,该公司没有对你投入任何的广告宣传,你是很难做得起来的。
就好像一瓶水,都卖2元,你会选择农夫山泉,还是会选择一种不知名的品牌呢?
我想答案不言而喻,90%的人都会选择农夫山泉。
好了,以上就是我今天关于作业的分享。
感谢你的阅读,我是「乔力」,一起加油哇!!
头像
生财会员 3人赞同
【顺应商业背后的“生存法则”,迎合时代发展的规律,顺势而且为,将加速我们的成功概率。】
Day326 #生财日历2021共读营
1、所在共读营:169班
2、微信昵称:钰澎
3、作业内容:【在你看过的很多具体的商业案例中,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,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成败的例子?做出你自己的分析和思考。】
我们平时在评判或观察一个“商业模式”的时候,通常会深入分析这个商业模式的规律、特点,比如:是2B、还是2C,还是B2B/B2C、O2O等等,我们通常会根据这些不同的服务对象、和交易模式来判定一个商业案例。
最近,值得我们去看,和关注的餐饮行业,似乎又迎来了“疫情”常态化期间的一个小爆发期,特备是国内的几家面馆,貌似多多少少都拿到了风投的融资。
这里随便列举几个:
1、五爷拌面
2、和府捞面
3、遇见小面 等
为什么资本突然纷纷爱上面条呢?
我们通常说资本都是逐利的,嗜血的,资本的逐利和我们普通人的小富即安确实是完全不一样的。面馆这个赛道正是因为其整个餐饮的过程可以规范化、标准化、流程化、透明化,比如,一天需要多少食材、多少份料包、多少份面、出餐多少份套餐等等,都可以以数字化的形式进入“资本的点钞机”,这样一来,所有的财务数据全部可以可视化、可统计、可查验。
而资本之所以能投资一家企业,看中的就是诸如此点的“商业模式”,这就与传统的小作坊餐厅形成明显对比,我们都知道餐饮行业很难上市或融资,其核心原因还是因为传统的餐饮行业各类财务报表不透明,采购、收款、纳税等不透明等,同时,因为传统餐饮企业有这么多的陋习,导致其也不能快速复制和连锁开店,进而就没有办法跨大规模效应。
反之,当拥有了以上这些标准化、规范化的生产历程,资本的进入就可以让这类企业快速复制、黏贴,复制、黏贴,达到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连锁经营,遍地开花。
除此之外,还有前一段时间,很多明星们扎堆开始开火锅店,那火锅店的商业模式中,又有什么值得研究的?其实,类似火锅、麻辣香锅这样的餐饮流程很很容易被标准化、可复制化,生产原材料可预计,采购、储备可控。
又因为这类餐饮基本是半成品食物,很大程度上就避免了餐饮行业的天然纠纷,前台主厨采购各个环节之间的不确定性因素,如此以来,各环节可控、标准化、高效生产,又因为火锅、香锅,几乎是全国人民都喜爱的美食,用户基数庞大,用户市场教育成本低。
【延伸】:
面和火锅的故事之后,又让我想到了张亮麻辣烫和杨国福麻辣烫,好像在这之前,我们常吃的麻辣烫估计都是路边摊,就是一个热气腾腾的大锅,大家围着坐一圈,这样的麻辣烫,街边餐饮的形式。
而张亮和杨国福将这样的街边餐饮搬到了堂食,中国拥有着巨大的街边餐饮的文化市场,类似这样的还有文和友的炸香肠和炸臭豆腐等等,街边美食也在标准化、品牌化、连锁化,高效、可复制。

【总结】一个好的商业模式,具有哪些特点?
1、整个供应链条清晰、简单、稳定;
2、流程可标准化、规范化、流程化;
3、数据可视化、透明;
4、具有连锁反应,可快速复制。
所以,任何的商业模式,基本都可以套用以上这个模型特点,确定产品、搭建最小业务单元、最后快速批量化复制,一战封神。
抓住商业的本质,抓住商业的核心,我们都将离成功更进一步!!

最后,
我是温暖的“袁大”,坐标北京,一位金融行业创业者!?
日历作业已日更过300天,坚持每天钱进一小步,有幸同行,一起生财有术!
----------------
头像
生财会员 3人赞同
Day326:凡事要多思考多总结,积少成多更容易成功
1、所在共读营:33班
2、微信昵称:空灵
3、作业内容:
看到引文中提到的诺基亚的例子,正好想到了现在正在读的书《复盘网飞》,这是网飞的创始人马克·伦道夫写的网飞诞生的故事,从最初的想法,到实际的创建;从租售并进,到只租不售;从租赁制到会员制;可以看到网飞一路的变化和成长。
在网飞发展的过程中,其行业内有一家巨头叫做百视通,巅峰时期有几千家门店,五千万用户,分店遍布全国,可以说是视频租赁行业的巨头,最终却被网飞打到破产。
百视通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:
1、傲慢:网飞发展初期,缺少资金,一度希望被百视通收购,但是百视通根本看不上网飞,直接拒绝了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网飞未来的成功。
2、早期积累的优势,却变成了转型时的限制。百视通走的是重资产模式,线下有几千家门店,在网上运营模式兴起后,百视通即使要转型,也会收到线下加盟商的阻挠,毕竟人们都去使用线上服务了,线下门店就没法生存。而这个转型过程,也会造成利润的下降,难以给股东交代。
网飞取消滞纳金,而百视通六年后才跟进,这效率太低了。还有一方面,百视通有上千万用户,但是其信息管理系统却很陈旧,并没有做出太多的数据挖掘,导致他们的店铺运营效率很低。
多个因素综合下来,就导致了百视通的没落,以及网飞的强势崛起。
除了上面的例子,其实还有柯达公司,他们发明了数据相机,但是舍不得胶卷的利润,眼睁睁的错过了时代发展的红利,最终被时代淘汰。
因此,多看商业案例,多去思考和分析,只有看的足够多,才能懂的足够多,再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才能知道如何去做正确的抉择。
这里也推荐下吴晓波写的《大败局》,里面写了很多有名企业和企业家的成与败,和今天主题和契合。
这是我日更的第326天,欢迎大家来交流~
日拱一卒,持续输出,#?华有话说?
头像
生财会员 2人赞同
短短三年时间,完美日记如何从0做到年营收30亿?
1.所在共读营:31班
2.微信昵称:hedy
3.作业内容:Day 326

在你看过的很多具体的商业案例中,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,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成败的例子?做出你自己的分析和思考。
——————
完美日记这个美妆品牌,不靠开店,而靠加微信,做私域运营。这个动作让其在短短三年内从0成为年营收30亿的大品牌。
你走进完美日记的店铺,店员小姐姐不会花大量时间给你具体介绍产品、推销产品。相反,她主动告你:扫个二维码,可以免费赠送个小礼品,比如化妆棉之类的小东东。
大部分人都喜欢占小便宜,就这样靠着线下店一个个的加微信,完美日记加了几百万个微信好友。
为什么要加微信好友?
1.一般人到门店买口红,这是一次交易。消费者一般也来不了几次。
对消费者来说,交易成本很大,必须到店里才能买到。
对完美日记来说,因为交易成本高,复购率也很低。
2.而加上好友后,完美日记绕过购物中心这个线下店,直接跟消费者交易。
对完美日记来说,减少了购物中心的各种成本,人力、租金等。省下来的钱就可以降低售价。
对用户来说,减少了交易成本,同时价格也更有优势,自然粘性更强,回购率更高。
最后总结一下,当生产者跟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,没有中间商赚差价,生产者可以直接跟消费者联系时,交易成本最低,双方都将收益。
完美日记抓住了这个核心,因此它能迅速从不知名的小品牌做到30亿的大品牌。
以上。
我是hedy,一个母婴自媒体创作者,这是我在共读营作业连续打卡的第326天~
头像
生财会员 2人赞同
1、所在共读营:18班
2、微信昵称:战神XT
3、作业内容:
我一直是罗永浩的粉丝,从罗粉到锤粉再到罗粉,总会被其吸引。
老罗的圈粉是从他在新东方执教英语开始的,那时候好像还没有IP和网红的说法,但他的语录就已经流传开了,学生也会慕名而来,网红雏形就出来了。
当然,这样还不够,这只是在学生群体中圈粉,后来老罗英语和牛博网,让老罗又圈了一波社会粉和精英粉。
当然,还是需要代表作。而罗永浩打假,火拼方舟子,几场理想主义的演讲,甚至是后来和测评Zealer的直播PK,都是他的代表作。
然后就有了情怀的锤子手机,每一部锤子手机都买了,情怀也好,工匠精神也罢,我就是喜欢。
后来锤子经营不善,情怀还是不能用来当饭吃,在资本市场上,利才是硬道理,锤子败了。
但老罗在抖音直播间,依靠他之前的树立的牢牢的IP,依旧将罗粉锤粉锁在他的直播间,创造一个又一个直播奇迹,包括还债奇迹。
我之所以粉老罗,一是觉得他正,二是我喜欢的菜,我想,前者是做IP需要基础,后者是用户的兴趣匹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