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变思考方式—读《思考,快与慢》
今年我读了一些书,其中要评经典程度5颗星,阅读难度4颗星,除了《穷查理宝典》,非这本书莫属。
同事看到我桌上这本书,说自己也有一本,不过是英文原版。
好吧,人和人的差距不止一点点,我努力超越昨天的自己就好。
?
在本书中,行为经济学大师以办公室饮水机旁闲谈的叙述方式,与我们一起讨论快思考和慢思考、直觉与理性,以及决策过程中人类的缺陷。
我们无法根除非理性,却可以理解错误。
改变思考方式,才能改变命运。
?
快思考是直觉与本能,适合绝大多数常见的、有规律的简单小事,却不适合健康、考试、工作、婚姻、投资、管理、工程、政治等不确定性高的复杂大事。
直觉并不总是可靠的。
对于重要和复杂的事情,轻信直觉往往是危险的,也就是“聪明反被聪明误”。
在你耐心阅读完丹尼尔·卡尼曼的这本书之前,请千万小心说你已经认识了你自己。
本书如同文字和数字的发明一样重要,教你避开直觉偏见,学会慢思考,做出更有利于人生的重大决策。
篇幅有限,分享两点被文字击中的瞬间。
禀赋效应
她不在意自己能得到两个职位中的哪一个,但公告发布一天之后,她就不再想换了。
禀赋效应是指,当个人一旦拥有某个物品,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,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。
让我想到了成语,敝帚自珍。
假设你手里有一张票已售罄的演唱会门票,这是一个著名乐队的演唱会。
这张票你是以200美元的价格买下的,而你又是个狂热的粉丝,即便是以500美元买下这张票,你也愿意。
后来,你从互联网上看到,有更有钱或更狂热的粉丝,愿意花3000美元买下门票。
现在手里有票,你,愿意卖吗?
?
如果,像票已售罄的各种重大活动中的大多数观众一样,你就不会卖。
你的最低卖价也要在3000美元之上,而你的最高买价只是500美元。
这就是禀赋效应的一个例子。
?
他是个吝啬鬼,只要花钱就觉得赔了。
?
在前景理论中,贫困,就意味着一个人的生活水平,低于自己的参照点。
有些商品是穷人买不起的,因此他们总是“处于损失中”。
他们会觉得自己得到的那一小笔钱,算是减少了的损失,而不是所得。
?
与商人不同,穷人对获得和放弃之间的区别很在意。
他们的问题在于,他们只能在不同的损失之间,作出选择。
花在某件商品上的钱,对于本来可以购买的另外一件商品而言,就是损失。
对于穷人来说,花钱就意味着损失。
我们都认识一些认为花钱很痛苦的人,尽管客观来讲,他们其实很富裕。
对花钱的态度,尤其是对一时兴起买的东西或者一些较小奢侈品(例如买个有装饰的杯子)的态度,常带有文化差异的因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