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题的答案需要自己去找。—读《精神健康讲记》
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,傲慢才是。——《三体》
?
这两天,听樊登讲述了一个亲历中医诊疗的小故事。
焦虑症
樊登的妈妈焦虑症挺严重,服用很多西药,吃到胃就不动了,不吐不拉。
每天也吃饭,但是全部团在胃里边。
老人家天天躺在床上,起不来了。
?
后来,家里来了一个中医朋友做客,问阿姨看起来脸色咋这么差?
听说因为焦虑,他就拿出随身带的一根针,在老人胳膊上的胃经穴位扎了一下。
1分钟不到,针刚扎下去,老太太说不行,要上厕所。
就立刻冲到厕所里去上吐下泻,整个把体内沉积了很多天的药和食物排空了。
还没完,他又拿出一根针说,阿姨,我要在你顶门扎一针。
正常人这个地方都是硬的,是骨头。
但是老太太这个地方是软的,他根本没摸过,就知道那个地方有淤血。
?
因为瘀血渗入到神经当中,导致神志不清,开始产生各种幻觉、担心、恐惧,所以说这个血要放。
然后就拿针扎进去,过了一会拔出来,那黑血就刷地流下来。
擦掉以后,老太太说眼前一亮,真的就没有再吃过西药。
樊登的妈妈焦虑症好了,现在已经过去好几年,可以经常愉快地去旅游,身体状况越来越好。
中医偏见
樊登说,读书会员里边有很多医生,其中不乏博士生导师,很厉害的西医。
一块吃饭的时候,会发现桌子这边坐了几个相信中医的大夫,那边坐着几个反对中医的大夫。
这饭没法吃了,任何话题都会引起不愉快,因为双方的价值观根本就不同。
?
生了大病,他也会去西医的医院看。
但无论有多少种反对中医的声音,都希望大家能够保持一点好奇心,不要轻易的否定,了解一下再说。
在人生前30多年,我曾对中医没有任何好感,想起中医就负面词汇频频袭来,什么祝由、裹脚布入药之类,太玄乎。
直到近几年,我遇到几位好老师。
?
先后读了李辛老师的《经典中医启蒙》、《精神健康讲记》,听了徐文兵、梁冬讲述的《黄帝内经》。
以前自以为是的认知,正在慢慢改变和扩容。
?
在刚刚闭幕的东京奥运会上,看到不少知名国际选手身上一块一块的红色圆形印记,是拔火罐的痕迹,中医保健在国外体育界已经相当成熟。
?
现在,我对很多关于中医一时半会理解不了的东西,不抨击,不非黑即白地对立,允许差异的存在。
过度聚焦
在社群中,常常遇到很可爱、很认真的同学提问,非常想第一时间冲上去帮忙回答问题。
?
“这个孩子,为什么拿起手机就放不下来?约定的时间,屡屡打破,形同虚设。我该怎么办?”
?
“我看不进去书,什么都提不起劲儿,不想上班怎么办?”
?
这个时候,我通常选择,先暂停。
翻看李辛老师的《精神健康讲记》,书中自有答案:
过度聚焦就是一种紧。
你的神态和表情,让我们看到你过多地关注了关于自己设想好的几个点和外在的评价,我也有过这个阶段。
这种情况的产生有几个原因:
一是过于疲劳,睡眠不足;
二是过度思维,运动不足;
三是长期以来过于关注某几个点,忽略了周围环境与自己的全面互动。
问题的答案需要你自己去找。
我可以随便扔一个建议过来,比如站桩、打太极,但我觉得这些建议对你可能没什么帮助,因为这个问题你没有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就问出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