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ay349 | 积累有时,武器不少
所在共读营:5班
微信昵称:蓝色眼镜
主业互联网,副业带娃
日更朋友圈小作文2篇,一篇商业观察(不包括生财日历中的作业),一篇带娃思考,欢迎围观。
——————
说一个案例;
讲一个道理;
再看一下自己。
昨晚和一个做互联网2B销售的朋友吃饭。
我聊到,你做了那么多互联网2B的单子,这些客户大多是2C企业,你可能觉得对他们很熟悉,也算积累了很多案例,但你又去了解过他们用户的情况吗?
甚至有没作为他们的一个真实用户去感受一下产品呢?
是不是还停留在我熟悉我的客户某个具体对接人,熟悉客户的公司规模,熟悉客户的组织架构,熟悉客户融资到第几轮,但我就是不熟悉我的客户的用户。
其实,不管是和客户聊这个,还是自己亲身去感受,这里存在很大的解读机会,存在很大的积累机会。
有了这个视角,你和客户聊事情,才真正在一个频道,而是人家在乎的频道。
积累,很重要;
有意识地积累,处处留心,更重要;
有意识地系统积累,去伪存精,更更重要。
就好像读书做题,做得少的人,还在思考用哪个公式来解答;
做得多的人,已经在想第2种更简洁的解法。
面对不熟悉,或变形过的题目,
学渣还在蒙答案,
学霸却会在出题人的视角来思考,为什么要这么变形,是要靠我们什么点,
高低立判。
我自己的积累,细数下。
1 认知层面
(1)知道要”知行合一”
(2)知道要“借假修真”
(3)知道要“换位思考”
2 能力层面
(1)建模能力:知识萃取、信息过滤
(2)区分能力:知道哪些道理应该在哪些场景适用,哪些场景不适用
3 模型层面
(1)有一套完整的学习模型
(2)有一套完整的写作模型
(3)有一套完整的复盘模型
4 项目层面
(1)熟悉家庭教育
(2)接触过TK
(3)带过研发团队,从0到1做过中型互联网平台
(4)接触过知乎好物
(5)接触过小红书
(6)最近在学习抖音影视解说
这些都是日常学习、沟通、阅读,收集到我的知识系统里(要形成记录在案的文字版)。
目前,最需要记录的一些落地案例的实践记录。
——————
我是「蓝色眼镜」,日更朋友圈
公众号:牧童与少侠,讲「育儿」,也讲「育己」

#免责声明#0

本站提供的一切资源、教程和内容信息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;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,否则,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。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整理,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。